|

 |
 |
 |
 |
中 醫 辨 證 名言錄
- 辨舌質可驗五臟之虛實,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淺
。
--------近代.曹炳章《辨舌指南》--------
- 病不應脈,當思其病;脈不應病,當思其脈;藥
不應病,當思其藥。
--------清.杭世駿--------
- 證雖重而門類明白者,不須診脈亦可議方,證雖
輕而題目未定者,必須仔細察脈。
--------明.李榳《醫學入門》--------
- 濕病在表,一身盡痛;濕病在裏,一身不痛。
--------明.汪昂《醫方集解》--------
- 熱在上焦,咽乾口糜;熱在中焦,心煩口渴;熱
在下焦,便秘溺赤。
--------明.李榳《醫學入門》--------
- 凡病氣重,則小便必澀;病氣蘇,則便溺漸通。
--------清.程杏軒《醫述》--------
- 衛虛則外寒而栗,營虛則內熱而咳;營虛則咳傷
肺而唾腥;衛虛則寒入脾而吐涎沫。
--------《醫述》--------
- 逢節發病,必非議補之時。
--------清.陸九芝《世補齋醫書》--------
- 脈病人不病則病重,人病脈不病則病輕。
--------清.王孟英《王氏醫案譯注》--------
- 治病必先辨症,辨症須辨兼症,徐洄溪謂有一症
不具,即需審慎者,固難為見病治病、知常不知
變者道也。
--------清.費繩甫《孟河費氏醫案》--------
|
|
 |
| |